安頓身心的人生必修-莊子學堂【撰文:沈婉霖】


安頓身心的人生必修-莊子學堂【課後分享】

【點點語文工作室  沈婉霖】

從今年的三月份開始一直到六月底,和月讀合作,兩週和成員們見面一次,討論莊子內篇的章節。本來月讀對我來說是一個偶爾帶著尋寶心情,悠閒度過下午的好空間,直到某次和瑪麗深聊,才激發在月讀開經典讀書會的靈感。


          莊子學堂的成員都非常獨特,對於人生的各種細節和崎嶇都有了相當的體驗和心理準備。於是我們從第一次共讀〈逍遙遊〉,討論到人生有各種框架與標籤,怎麼自覺到框架的存在,進而不受框架限制,讓心靈更逍遙自主的議題時,好幾位成員當下瞭然於胸的表情,讓我知道莊子的內心世界已經和我們交會了。這也是我們當時決定開經典讀書會所期待的樣態。

          所謂經典,就是歷久彌新,不同的人都能從經典中找到自己的位置,投射問題後找到獨一無二的答案。
         
          莊子有趣的地方,是往往不直接給答案。而是用正反問句,反詰問句,是非問句,一再的逼近問題的核心。問問題的人,常常內心是有答案的,只是受到許多條件或成見的遮蔽,一時看不清楚,一旦開始回應深沉的問題,進入內在的思考,許多打結的地方都會鬆綁,看清自己真實的感受。

          所以當我們讀到〈齊物論〉最後一段的莊周夢蝶,我們看到莊子怎麼從一連串的故事中,引領我們看到真實的自己得歷經多少層次的虛妄。我們總有某個時機點,會覺得「啊!這才是真正我想要的!」或是「這才是我真正喜歡的生活」感覺我們更接近了真實的自己。但事實上,再經過一些歲月,我們又會有一種當時的認知還不夠深入,好像歷經了更多經驗,遇到更多人事物之後,我們又更認識自己多一點了,甚至開始懷疑,我們真的認識了自己了嗎?

          「認識自己」本是哲學議題討論中的第一步,也是最難得到確切答案的一類。而莊子就讓我們在探索自我之中,一步步地感受到成見如何影響我們的判斷,是非之心又是如何不可靠。在懷疑所以既定成見之中,開始放下包袱尋找答案,就將是認識自己的第一步。

          到了〈養生主〉和〈人間世〉的閱讀時,我們已經開始越來越熟悉彼此,能夠分享的生命經驗和體會也越來越深刻。那時我開始注意到,每次到了即將課程結束,大家的表情都是若有所思,好像進入了很抽象複雜的思考狀態。這種眼神非常打動我,我了解,那是真正把自己投入在文字之中,和經典對話的表情。於是我們開了一個私密社團,開始用文字分享對未能充分討論的議題,彼此的想法或感受。

          在這之中,我看到其實莊子課的成員對自己的狀態都有高度的自覺,也許只是文本中簡單的幾句話,但他們能夠從中看到自己相似的處境或思考過相關的問題,快速的連結起來,有了深邃的感觸。

          最不捨得的是一直讀到〈德充符〉和〈大宗師〉時,從春天讀到夏天,開始讀到對疾病,對生死,對與自己最珍愛的朋友的告別。那些應該低沈的環節,因為有了共鳴,也有了溫度。我想,這就是一起讀書的好處。

          我一直很喜歡莊子文篇中的「止水」比喻,用止水比喻聖人之心,平靜而有深度。而這次共讀成員的眼睛,常常平穩內斂有如止水,讓我在一邊分享知識內容的同時,也同時照見自己,得到可以觀照自己狀態的清澈感受。由衷感謝這次的緣分,也希望莊子的叛逆與不羈,在我們最需要陪伴時,給予我們這種冷調又充滿溫度的能量。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