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11 (四) 14:00-16:00
通往詩的明信片:手作詩歌教學 【詩人張日郡】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154054791538842/
通往詩的明信片:手作詩歌教學 【詩人張日郡】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2154054791538842/
🔺通往詩的明信片:手作詩歌教學 【詩人張日郡】
微涼的午後,擁有手作魂的大家一起翻書、讀詩,尋找書頁間最勾動思緒的字句,再逐字抄寫於膠片上,最後搭配日郡為大家準備的葉脈書籤與乾燥花,親自設計、製作出一張張屬於秋季的明信片與書籤。
1.
選擇喜歡的葉脈書籤或乾燥花材
2.
將素材排列於膠片上,設計字與花葉之間的呈現方式
3.
將喜歡的詩句抄寫於膠片上/當下進行一場詩歌創作
4.
護貝。詩歌明信片完成!
🔺詩句+乾燥花材+個人靈感=詩歌的再變身
詩歌如何與手作相關呢?如果只是將字句和乾燥花放在一起,應該很普通吧?
一開始帶著這種疑問的我們,在製作的過程裡,親手挑選、書寫最符合當下的字、句、花、葉,同時發現大自然的產物竟然如此完美——缺角的葉子、乾枯的花梗,與詩相關後,都發生了意境的昇華與轉化。
#森林是鉛筆
#文明是削鉛筆機
#書寫世界的雙生語彙
#親密又懷有恨意
以這首詩為例,句中可讀出現代人面對「工業/文明發展」的妥協與內疚,有著對進步主義的崇尚,也有對於自身壓榨環境的鄙棄。因此在設計時,使用「文字」將乾枯的樹葉圍起,象徵「自然」被「文明」圍困的處境。相對地,也呈現出當代文明發展與自然環境的雙生關係,在這個畫面中,若將樹葉抽掉,文字/文明都將失去意義。
透過詩歌與明信片的設計再次解讀自然與文明這套雙生的語彙,也是透過手作重新詮釋這個世界的不同面向,產生嶄新的意義。
【撰稿|沈沛緗】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