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5-25 週五聊書室-《絕望者之歌》(壞魯)

2018-05-25 週五聊書室-《絕望者之歌》
【閱讀書籍】《絕望者之歌》(作者: 傑德‧凡斯 )


J.D. Vance 在一個貧窮的小鎮長大,身邊有的是暴力、毒品、貧窮、婚姻問題,在這樣不健康的環境中長大,「成功」似乎只是偉人故事上的詞彙。在讀到這本書之前,我一直沒有意識到美國的階級問題也出現於白人身上。

如果大吼可以解決問題,就不要用正常音量說話;如果衝突情勢升高,只要男人不要先動手,揍人或搧巴掌都沒問題;絕對要用最侮辱人最傷人的方式表達感受。這是作者從一個充滿暴力的家庭學習到的人生經驗,他所看到的父母的互動方式,祖父母的互動方式,都是以力量解決問題。所以在長大成人後,與他的另一半雅莎,在相處上也複製了這個模式。他始解決爭執的方式是投降和追殺,沒有想到可以有另外的方法,例如道歉和原諒。在見到雅莎的父母時更驚訝發現一個家庭的互動可以如此祥和平靜。經過這些事作者才發現所謂的「負面童年經驗」造成的行為偏差,並用了很長的時間才慢慢克服,回過可以開始關心吸毒的母親。這些童年創傷的當事人自己不會察覺,自己的行為偏差往往只能透過與正常人的互動才可以比較出差異,更難的是那個人必須要能當面指出那個問題點。

「蘇維翁還是夏多內?」作者第一次參加一個面試晚宴時,與服務員要一杯白酒時被問了這個問題。在沒有接觸酒類之前,大部分人不會知道這是葡萄的種類。一句簡單的問答可以很殘酷的劃出一個明顯階級,剎那間他像是一個誤闖叢林的小白兔,身邊到處都是荊棘,要很小心的面對很多沒看過的難題,比如說使用刀叉的順序。或許有其他人像他那樣假裝鎮靜也說不定,這很明白的展現出要得到這些機會,首先你要知道這些世面的遊戲規則。只要你找到了這場遊戲,學會了遊戲規則,才有資格進場一博輸贏。可以想像在偏遠地區,甚至是貧民窟裡的那些人,要得到這場遊戲的資訊已經是很渺茫,更別說是遊戲規則。書的後半段是作者就讀耶魯大學到畢業後找工作的歷程,那些歷程的見識與前半段在貧民窟的困境的有著巨大的落差。真實的呈現出在高等教育環境中可以拿到的資源是如此豐富,尤其是人脈。

不記得是在哪裡看到一個演講,演講的主題是有一個研究記錄了一個貧民窟裡的孩童,從他們小時候開始觀察,到他們長大後再次調查,研究那些長大後有一點成的人,與往下沉淪的人的差異。研究的結果是那些有成就的人在孩童時期,都有一個關心他們的人。這個研究結果與這本書作者的經歷不謀而合。盯著凡斯的人是他的姥姥(阿罵),住在姥姥家必須遵守三項守則:拿好成績、去打工、以及「抬起你的大屁股來幫我的忙。」雖然姥姥很老很暴力,但文字裡充滿著作者對姥姥的敬愛和追念,比如說這段:一旦發現我跟列入黑名單的傢伙來往,她會開車把對方撞死,『而且我會做到不留痕跡。』 難怪人家說阿罵帶大的孩子不會變壞。

書的最後,像是一個電影的美好大結局,從貧民窟出來的小傢伙拿到了一個很棒棒的工作,遇到了命中注定的另一半,家庭也變得和諧。這麼美好的結局,除了感恩師父讚嘆師父的那些人,實在很難在人生中看到幾個。然而這一切都不容易,需要一連串的巧合和幸運,才可以拿到這種結局。在他的人生選擇裡,只要受到一點點誘惑,一個選擇不對,就會直接出局。所以他在書中呼籲那些同鄉,沒錯,你是拿了一手爛牌,但可以不要亂放槍破壞遊戲體驗嗎? 慢慢摸,也有可能摸到好牌。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