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8-25/09-01 性別、移工、平權|T婆工廠+彩虹芭樂|放映暨映後座談【Anna】


8/25 (六) 15:00-17:00
性別、移工、平權|T婆工廠|放映暨映後座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499725500455210/
----------------------------------------
9/1 (六) 19:00-21:00
她們的愛情,其後|彩虹芭樂|放映暨映後座談
https://www.facebook.com/events/198344231030499/

彩虹芭樂的英文片名叫 Rainbow Popcorn,問這兩次的講者,TIWA(台灣國際勞工協會)的靜如為什麼中文翻譯不是爆米花呢?她說爆米花配不用花力氣思考的電影很搭,一邊吃,一邊哭一邊笑,然後就演完了,這不是跟台灣的芭樂片的感覺很合嗎?裡面有一個片段大家一起聊天吃零食,就是那樣的感覺。

兩部紀錄片裡都有這樣的畫面,聚在一起的場所不是必須小聲說話常有難言之隱的下午茶店,而是大家的宿舍及房間,能夠在床上吃東西並放聲的笑鬧,聊生活近況也聊聊生活近況也聊想法。可以感受到一期一會的真實交流,濃郁的恰到好處。我看到一個個勇敢的靈魂,帶著自己的身體移動到陌生的國度,知道未來不可測,也知道無能為力,仍然願意「愛」。或許移動也能讓人多長出一點勇氣?在熟悉的國度裡,可能會在乎同儕的眼光,只能把對同性的愛慕收在心裡。看著紀錄片裡的七對伴侶在2010的續集裡只剩下兩對,剛開始會簡單的認為這是一種人在異鄉互相取暖的方式,後來經過靜如的映後座談,針對細節再去思考時,發現環境轉換帶出認識與表達自己的可能性,分離或是與異性戀結婚不代表兩個人一開始就不適合,不是所有的結果都能過於簡化的一對一歸因,而各種流轉其實可以帶出更多的對話,如果你在每一個當下。

放映及座談中有好幾次機會都在反省自己過於簡化的曾經,希望從今天開始長出新的腦細胞。比如稱呼藍領或提供家事勞務服務的移工為外勞,白領勞工為外國人;外勞必須完全聽命於雇主,外國人可以自己選擇工作;外勞不聽話就要被警察抓,外國人常受到禮遇覺得人是台灣最美的風景。影片中提到:「台灣的移工政策一直帶著各種歧視,其中不能自由轉換雇主的設計,更是將移工奴隸化的具體事證。」曾經覺得移工來到台灣除了要賺取比國內更高的薪資外,國家政治腐敗導致經濟狀況不佳也是主要原因,因此不得不逆來順受雇主的需求,只要有錢寄回家鄉就好。靜如提醒了資本主義才是創造這些現象的主因,資本家會愈來愈接近的金字塔的頂端,反之則愈來愈遠離。這樣去思考人類的遷移時,比較可以放下不同國族間的標籤,察覺所有人都在同一條船上,願意給彼此多一些理解。經過這次的座談,除了告訴自己需要多關心身邊的議題,也讓我拿掉有色的眼鏡,用沒有濾鏡的方式把每各生活在週邊的人類從「心」開始認識。

從心開始,也重新開始認識我們所生活的世界。從飛盟電子關廠事件看到了移工的困境,從同性移工間的愛情看到人們對家的看法,靜如帶領我們打開一扇又一扇的門,看到我們的眼界曾經是被框在一個四方型有聲音的機器裡,也習慣簡化的懶人包知識。她說:「增加複雜度,才有能力可以處理差異」我曾經覺得自己是一個想法特別的人,想要活得不一樣,然而在沒有深入看待每一件事情的同時,已慢慢走向普羅大眾的隊伍裡,甚至有時是腳離地的被推擠著往前走。謝謝月讀辦了這兩場活動,我好像找到了一些活得不一樣的勇氣。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