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06-30那些人告訴我們的事 | 地獄是可以克服的【活動紀錄:壞魯】

2018-06-30 

那些人告訴我們的事 | 地獄是可以克服的


【活動紀錄:壞魯】
巧梅老師帶來了他參訪日本311受災東北三縣(福島、岩手、宮城)的照片,用一張張照片帶領我們參觀重振後的社區,看看日本這個踏實謹慎的民族是如何在這次的傷害中得到教訓,並規劃未來的防範措施。同時看到巧梅老師訪問了各種專家和民眾,從各種面向來討論這次災害前後發生的事對於東北三縣的影響。


- 災後的城鎮布局
日本的宮城縣距離太平洋地震帶僅有130公里之遠,不僅離震央最接近,同時面臨海嘯的危機,雖然已設有十多公尺高的防潮堤,但仍然無法抵擋這次高達四十多公尺高的巨浪。日本政府規劃的城鎮再造計畫,核心內容是「高台轉移」和「多重防禦」。顧名思義,將原本在海嘯侵襲區的居民遷移到地勢較高的高地,並且在防潮堤與住家之間,依序規劃了農地、產業地,預期以這種方式把傷害降到最低。


- 非核的替代能源
日本政府學到了教訓,在這個地帶不適合蓋核電廠,在這次城鎮復興,推動了國家級計畫「技術創新海岸構想」,引進許多再生能源技術,似乎是想把福島從核污染代表轉型成為再生能源的模範生。可再生能源研究所有一個名叫「發現區」的展覽館,位於「能源管理棟」裡。展覽館裡展示了全球和日本再生能源發展的說明和器具。從展覽室的介紹可以看出研究所目前有6個重點研究:太陽能發電研究、地熱發電研究、省能源研究(節能、地中熱)、風力發電研究和氫發電研究[2]。 福島可再生能源研究所所長表示,期待在2040年達到百分之百的再生能源使用率。


- 返鄉的號召 [3]
巧梅老師參觀了距離福島第一核電廠僅有17公里的一個文藝空間「Full House」(フルハウス),主人是知名韓裔女作家柳美里。柳美里女士在核災發生之後,進駐到這個人人都想遠離的地方,打造了這個空間,以溫暖的力量支持社區的復興。


- 與傷痛和解 [4]
以人口比例來說,日本東北的岩手縣是受災嚴重的區域。許多人失去家園,家園可以在重建,而失去親友的悲慟才是最難的課題。岩手縣大槌町的一個花園裡佇立著一個突兀的電話亭,這個電話亭沒有電線,話筒不曾發出任何聲音,默默地傾聽著倖存下來的居民們的思念。在這小盒子裡,透過這個形式,居民的心靈得到了一些慰藉,即使走不出來也可以喘口氣,然後繼續走下去。


- 產業的死與新生
日本福島縣受到核災影響,輻射汙染的農產品被國內各地和國外各國所質疑,2012年出口量甚至銳減到約2頓[6]。為了挽救福島的產品名聲,除了處理核污染問題,農民們也紛紛改變行銷和通路方式,開始透過網路和直銷這種高效率的方式來推販產品,或是直接供貨給各種餐廳。更令人吃驚的是,災後農民不僅沒有被打倒,反而繼續研發出更出色的產品。福島縣中部的古山果園研發出水蜜桃品種「新曉」甜度高達32度!一般的桃子甜度在11~14度左右,金氏世界紀錄為22度[7]。於2018年4月日本當局宣布2017年的出口量以210頓創下歷史新高,就算官方數字通常會灌水,但這個數字代表福島縣的產品已漸漸被各地居民所接受。


--
== Q&A (僅表達語意,非原文) ==
Q: 很少談到黑暗面,例如對福島縣民的歧視,是否有特地迴避?
沒有特別迴避,但礙於篇幅的關係,我希望盡量講正面和具有建設性的事。


Q: 是什麼樣的機緣讓您想要寫這本書?
想要報導一個具有建設性的主題,被日本在經過311核災的災難之後,那種復興家園的生命力所吸引。


--
感謝巧梅老師帶來的資訊,提供這個機會讓大家認識日本處理核災的方式。非常期待之後可以看到巧梅老師可以進一步入討論這些變革的好處背後,有哪些負面的聲音被隱藏了,例如因防潮政策的住商分離為原本漁民帶來的衝擊。


--
這如同災難般的present,難道是因為最後一站的關係嗎...

ref:
[7] 32糖度,全世界最甜?日本破世界紀錄的蜜桃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