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讀新一季非文學類讀書會

4/14 (Fri) 19:30-20:30

《笛鸛:大巴六九部落之大正年間》(巴代)

完整結合「巫術文化」、「狩獵文化」、「日人理蕃歷史事件」的部落精彩傳奇!卑南族第一部大河小說;1910-1915日本實施「五年理番計畫」,開始以武力鎮壓高山原住民。大正年間是1912—1926,本書寫這段時期原住民部落所發生的兩個大事件。

五月(Fri) 19:30-20:30

《想像的共同體》(Benedict Anderson/吳睿人譯)

安德森從文化內涵的改變與印刷資本主義的興起來探討民族主義的源起,並辨析民族主義在美洲誕生,被歐洲的群眾運動挪用,被帝國政權吸納,再到亞非兩洲以民族主義為號召的反帝國主義抗爭的數百年過程。

六月(Fri) 19:30-20:30

《納粹的孩子》(Tania Crasnianski)

他們的父親罪大惡極,在紐倫堡大審中,他們毫不猶豫地申辯無罪。但歷史是否記得,這些人也是為人父者?那麼,這本書裡談到的孩子們,他們又有什麼樣的人生歷程?他們繼承了一個共同包袱:他們的父母消滅了數以百萬計的無辜人民。他們的名字被永遠蓋上可恥的烙印。

七月(Fri) 19:30-20:30

《平凡的邪惡:艾希曼耶路撒冷大審紀實》(Hannah Arendt)

1961年,國際著名政治學者漢娜.鄂蘭全程參與驚世的納粹戰犯審判,透過現場觀察以及歷史分析,提出了「邪惡的平庸性」的概念。邪惡本身並非得如希特勒般狂暴,而是可以平凡無奇地展現在任何人身上,並且其發揮的作用絕對不亞於血腥屠夫。

八月(Fri) 19:30-20:30

《麥田裡的老師》

如果大人能先回頭整理自己的內心,明瞭自己情緒的根源,再逐一調整,那麼大人與孩子都將獲得令人欣喜的回饋。這是一本跳脫出傳統教育、結合諮商與教養的書,而書裡一則則動人的真實故事,更帶著極大的震撼力量,重新審視自己對於教養的困境。

九月(Fri) 19:30-20:30

《與珍雅各邊走邊聊城市經濟學:城市,是經濟發展的溫床》

珍‧雅各一直被奉為平民城市規畫大師,她敏銳的觀察與洞見,一一顛覆了我們對「城市」與「經濟」的理解。走一趟「珍雅各散步」,參與者常會發現:一個城市的誕生,必然伴隨著頻繁的商業活動,世界上充滿活力、經濟發展蓬勃的城市,都有一個共同點,就是:具備一種能「創造新工作」的能力。我們居住的城市,是哪一種呢?咱們邊走邊聊吧。

十月(Fri) 19:30-20:30

《拋開過去,做你喜歡的自己:阿德勒的「勇氣」心理學》

日本阿德勒研究權威岸見一郎,以平實淺近的解說、穿插生活實例及哲學故事,引介阿德勒心理學的精要論點,並提出明確有力的行動指標,讓讀者得窺這項學說的概要面貌,進而卸除生命的負擔,找到不受過去和他人支配的幸福之道。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