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篇文章來自於先前的某場分享邀約講稿,放置在此,讓大家可以一起討論書店、書、生存。
前言
MR Book Cafe 月讀。書咖於2016年三月開店。要分享開店的初衷,還是得先回到我個人的生命歷程,才有辦法解釋我對書店的看法。
大學四年加上研究所三年讀的是台灣文學,在學術養成中,文學是一種和社會產生互動的工具,在大歷史底下,文學的批判意識或是議題導向,是決定文藝如何使用的關鍵,從事文字工作,卻看見文字的力量逐漸被削弱,訊息提供者和消費者都即將放棄傳統文字的意義,做廣告的時間與速度越來越快,消費者被迫要消化越來越稀薄的內容。如果快速是這個時代追求的,那麼有意義的閱讀應該也是每個人所必須具備的能力。
如果文字的力量在一般職場依然靠著文字存活,不如自己創造規則,一間店可以運作的議題看似自由而彈性,不過也充滿更多限制;雖然這是一場貧困的冒險,但是卻是一場足以改變的開始。與其用文字販售我不見得同意的商品,不如誠心推薦我嚴選的商品,不管是書或是咖啡或是手作,我想要選擇一個良心事業。
這個世代對獨立書店的需求位置
身為俗稱七年級世代的我,為什麼想開一間書店?其實不是為了賣書,而是為了推廣閱讀。七年級還是會買書、買CD、去電影院看電影的世代,對我們來說,藝文養分的需求一直都存在,即使離開學校,在職場上的閒暇時間,仍是會勤於跑影展、逛書店、參加藝文活動。因為我們非常需要小眾市場提供的特殊養分。
與此相對的是,我們越來越不需要大型超級市場,我們仰賴口碑行銷,指標人物的推薦,名人加持,越來越需要別人告訴我們怎麼挑選自己需要的物品,包括書。而我們對於一間獨立書店的期待,就是可以從中得到店主的選書眼光與獨到之處,讓我們可以得到在什麼都賣,但我們卻什麼都沒看見的大型書店中的小小微光。
在開書店之前,走訪各地的知名獨立書店,發現一個很有趣的特色,每一家書店主人的喜好都徹底反映在書店選書以及營業規則上,每一家,都不一樣,這是最大的共同點,而這也吸引了不同的消費族群與不同的讀者群,這個發展,也很能展現獨立書店的需求位置有別於大型書店,甚至是網路通路的位置,對於有買書習慣的讀者來說,這些管道其實是並存並非競爭關係的,同一本書,在不同地方購買的誘因是不同的。大型書店的折扣,獨立書店的人情味。
這個時代還需要獨立書店嗎
獨立書店能夠提供閱讀的體驗經濟,比起大型書店店員,獨立書店通常都由店主經營,店主可以直接和消費者溝通理念。而獨立書店的數量,透過友善書業合作社的成員募集數量,可以看見獨立空間的增加速度是高的,當然也必須考慮到結束營業的傳統書店,就目前看起來的狀況是:傳統書店的結束,新型態書店的興起,書店的經營型態呈現多角化經營。除了包括購書量的下降,無法單純靠書籍營收支撐,但也可以看見的是消費習慣的改變,也可以增加其他消費型態做結合。
現在比較重要的問題是,閱讀習慣的養成,隨著人口成長卻逐漸下滑,變成了滑世代閱讀習慣不再是閱讀內容厚度,而是訊息廣度,最大的競爭者並非大型通路及網路書店,而是毫無意義的內容農場,我們應該消滅並抵制的是這些垃圾,所以擴大市場需求,擴大民眾對閱讀的需求才是重點。
閱讀習慣養成與圖書定價制議題的思考
今年六月的時候,文化部長鄭麗君提到了:文化部會從推動圖書統一定價制,以及帶動圖書消費兩個部分著手,提出因應政策。「長遠要帶動閱讀,短期要來因應折扣戰造成的惡性競爭,所以我們必須思考定價制,同時配套帶動消費」。(央廣:2016.6.6)長期以來書籍購買力的下降,強勢折扣戰雖然將人導向大型通路及網路消費,但最根本的問題應該是刺激閱讀需求,而非在同一群消費群中爭奪。透過圖書統一定價制,對於獨立書店的利潤而言並未大幅成長,反而是讓網路書店得以獲得更好的利潤;必須加上統一批價制的制定,才能平衡網路書店及實體書店的競爭力。但是需求本身沒有被建立,定價議題只能是短期目標,長遠來看無法改變台灣閱讀人口的弱化。書籍是文化財,好像在教育體制裏頭一直沒有被重視。重振書業,對我來說不是文化部的問題,是教育部的問題。只靠文化部收拾殘局,一點幫助都沒有。
獨立書店可以做的,並不是書籍銷售,而是閱讀相關活動能夠帶動的閱讀習慣養成,例如自辦讀書會、邀請講者的讀書會、讀影會等等,這件事情是網路及大型通路,目前無法形成常態運作的。如果能夠將閱讀習慣養成視為獨立書店存在的意義,這件事情將會使得獨立書店作為義務教育體制之外的文化養成的重要基地。賣書是結果,重要的是養成閱讀的過程。
新竹區域聯合的可能性與開發潛在消費者的潛力
會選擇新竹也是看中新竹閱讀潛在族群,新竹人口有非常高的知識教育水平,在帶動閱讀上面,應該可以具有成效。
- 竹北月讀.書咖-文學、人文、視覺文化書籍販售為主,新書講座、讀書會,開業七個月。
- 新竹水木書苑-學院需求,學生社團的運用與策劃活動豐富多元。
- 竹北星星城堡-尚未拜訪,親子書屋,開業九年多。
- 新竹貓頭鷹人文-消費群以中高年齡層為主,以藝術人文/友善環境/樂活文創...陶藝/茶道/書法/花藝/咖啡…等人文生活分享活動為主,開業六年。
- 竹北迦拿禮品書坊-宗教書籍、文具禮品販售、郵務代辦、英語讀書會等。開業四年。
- 竹東瓦當人文-文學、人文議題書籍販售為主,新書講座、作家一日店長、讀書會……,開業三年。
- 竹北萬葉集-日語學習與文化書籍販售,開業三年。
- 石店子69有機書店-老屋改造空間,二手書交換、背包客棧、社區營造為主,開業兩年。
- 竹北朵朵森林繪本書屋-國內外親子繪本、生活用品及服飾、說故事、親子手作烹飪等教室,開業一年。
- 竹北若山茶書院-尚未拜訪,將茶作為連結自然與人文的媒介,圍繞茶飲、茶食、器物、藝術,音樂,生活美學等主題,開業三個月。
區域聯合的一個好處是可以彼此分享的讀者群。同樣在新竹地區,但是彼此的讀者群很可能並未重疊,甚至有開發的潛力,以我的角度,這些獨立書店並沒有彼此競爭,因為彼此的活動與市場都不太相同,如果有機會將各自的優勢或特色做更直接的推廣,也許能促成更大的讀者群。
在選擇合作對象時,除了先詢問各店家意願之外,從理念相近者媒合,可能效果更好;如果能夠開放選項,小型獨立咖啡廳或是藝文空間也是能夠合作的對象。
合作方案一:彼此一日店長
合作方式:彼此書店去當一日店長,帶著推薦書單及欲販售數量,或者依各店特色作課程交換,當日此所得歸一日店長,店內其他消費則歸原店。
合作目的:透過彼此宣傳及加持,促進書店交流,發揮彼此特色,並在不同場域間刺激潛力客群。
合作方案二:新竹曬書市集
合作方式:借用無償場地或公共空間(如鐵道藝術村、公園、校園等),每月舉辦一次大新竹地區曬書市集,活動可由純書市集開始,再慢慢加入其他元素。
合作目的:在公眾空間傳遞書籍與理念,透過群書店設攤的群聚效應吸引假日人潮,甚至可能成為常態性市集,增強民眾記憶點,未來有機會擴大舉辦成主題式特色市集。
參考:嘉義書式生活
https://www.facebook.com/ChiayiBookisLife/?fref=ts
合作方案三:新竹文藝行事曆
合作方式:每月月底匯聚下個月各家書店主題活動,統一發信;或是印製成簡易行事曆格式,供店內讀者索取;甚至能夠提供給新竹藝文或是地方性免費雜誌使用。
合作目的:整合各家書店藝文資訊,強調閱讀相關活動,並且能夠援引其他資源,整合資源,也能幫助店家吸收並參考其他店家做法,良性競爭。
建議合作:《竹塹藝文》、《貢丸湯》
合作方案四:走進校園
合作方式:與國中、高中合作,成為課外社團老師帶閱讀,或課外活動時間直接帶孩子至書店活動。
合作目的:考試制度扼殺學生閱讀課外讀物的興趣和時間,書店主可以走進去,帶出來。
瑪莉
MR Book Cafe 月讀。書咖 店主
七年級生,國立清華大學台灣文學所碩士,曾任職廣告公司擔任企畫及廣告文案,轉職成自由工作者並開了一間書店後,才開始找尋工作對自己、對生活的意義。
※MR Book Cafe 月讀。書咖
以咖啡店的樣貌,餵養獨立書店的靈魂,用消費支持理想的生活。提供義式咖啡、限定單品、限量手作甜點,以及新書、二手書販售。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