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親與女兒,永恆的命題






敢直接探討自己與母親的關係,就好像打開了墜機後的黑盒子,毀滅已然成為事實,才能夠小心翼翼的在心靈廢墟上挖掘所有事情的源頭,那些殘破不堪的紀錄與事件,證實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的傳奇神話,也是有無法被母愛光輝所壟罩的幽暗之地。



《靜子》是日本知名繪本作家佐野洋子於69嵗時,在母親逝世後兩年,寫下她所痛恨、厭惡、鄙視的母親,寫下母親極其平凡卻又及不平凡的際遇,只是,在筆下流露明顯不過的矛盾,雖能脫口而出直視母親不是的痛快,卻也參雜著些許自厭,看著無法喜歡母親的自己,晚年不時感到自責與羞愧。距離母親逝世四年後,佐野洋子也因久病而逝世了。脫離自己厭惡的母親,也只有短短的四年,這四年,是解脫,抑或更深陷其中呢?











《我媽媽的寄生蟲》是知名譯者及詩人林蔚昀為「怪胎與怪胎家庭」所作的自我切片與顯微鏡下的觀察報告。長期有著精神困擾與心理狀態不穩定的她,回顧自身與家庭的關係,回顧著出類拔萃的雙親,回顧著渴望母愛的孩子卻只換得熱愛研究工作的事業女強人,回顧著渴望備受肯定與注目卻又備感父母光環壓力的焦慮與恐慌,回顧著自己與母親的關係,時而幽默時而冷諷時而令人心疼,強顏歡笑的看著一路走過來的自己,好了,但接下來的人生卻長得看不到盡頭。





母親與女兒的關係,有時像傷口,會癒合,也會化膿,看似好了,卻成為一個傷疤在那裡,讓它好好復原,或是又再新增新的傷口,往往卻不是自己所能選擇的。


書寫下來吧,不然,就閱讀吧,妳總會找到和妳一樣處境,和妳一樣的人,而且,她們努力的處理著。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