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一推出新作,你就是會迫不及待的想快點來看,對我來說,勞勃狄尼洛,打勾,賽門佩吉,打勾。
賽門佩吉(Simon Pegg,1970年2月14日)是一名英國喜劇演員、編劇、電影監製和導演。在好萊塢,他卻總是客串大成本製作,總給人不得志的錯誤印象,但在英國,他可是能寫、能演、能導出精彩幽默的喜劇作品,對,他就是喜歡製作讓人笑出淚的喜劇。
第一次看到他,是《活人甡吃》,那時候的大學生活,大夥很風靡低成本的B級惡搞片,不停瘋狂蒐集有趣笑到瘋掉的片,也在那個時候,賽門佩吉在台灣受到矚目,《活人甡吃》也是他的出道作。那優雅的英國紳士口音配上莫名其妙荒謬的劇情,我只記得所有人都笑翻,然後,我們畢業,出社會,長成所謂的大人。
我們還記得當時的快樂嗎?
快樂,是什麼呢?
當時一起合作編導的好友Nick Frost從「血腥冰淇淋三部曲」電影《活人甡吃》(2004年)、《終棘警探》(2007年)和《醉後末日》(2013年)而出名。當然,他們還有更多爆笑的作品。辜狗一下就知道。真的太爆笑不如再去租來看(立馬起身)
(P.S.我要補終棘警探!!)
《醉後末日》的合作也促成了賽門佩吉和羅莎‧蒙派克的下一次合作《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
《尋找快樂的15種方法》曾於2014年高雄電影節播映,改編自法國作家法蘭斯瓦萊洛的同名小說(譯:艾克托的幸福筆記:23種快樂的理由),文本本身輕鬆幽默,但不夠深刻特別,對於快樂/幸福的追尋之路,沒有太多的意外驚醒。
(艾克托的幸福筆記:23種快樂的理由)
所以回到人物本身的演出,賽門佩吉為這部電影增添不少風味,我本人特別喜歡心理醫師聽聞病患蒼白的中產階級煩惱-因找不到保母而無法存活下去的痛苦-而理智斷線大爆走的演出,太好笑,那段又變成喜劇表演手法,而後勁一直延續到他搶下病患手中的筆記本大吼「妳是去度整整十天的假!」憤怒,瘋狂好笑,可惜被劇本設定所侷限住其他自由發揮的可能性。
除了他,羅莎‧蒙派克保守抑鬱略帶無趣的形象也真是一絕,她過於完整的美,讓她的表演始終像個石膏像,美麗但沒特色,不過她和賽門佩吉的反差到故事的最後,卻可以為我掀起一點小小的同情與祝福。
會讓妳又哭又笑的那一個人,就是答案了。
拜託,兩人相處記得一定要有笑的成分,否則那又是大A或者是海苔熊的神之領域了。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