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題預告:適合大人的圖文讀物

【文字╳圖像】主題系列
Graphic Novel,這是我新學到的詞彙,用此來和所謂的Comic做一區別,Graphic Novel可以翻譯為「圖像小說」、「視覺文學」,意思是文字與圖像共同成就,文字的重量更有思想性與結構性。讀者基本上就是在看一本有圖畫的小說,要花更多時間消化文字承載的故事,相較之下,漫畫主要是以圖像前導的說故事。
美國動漫界教父Will Eisner創造了Graphic Novels一詞,他創造了《閃靈俠》等知名漫畫,還有漫畫理論的研究與教學,致力將漫畫的閱讀年齡層從幼兒讀物提升為全新的文學形式,這個概念為大眾所接受,每年還有以他為名的獎項頒給致力於圖像小說的創作者,在歐美的書店裡,Graphic Novels是獨立一格的櫃位,和漫畫不同。
Graphic Novels的概念與區隔,就像日本漫畫家辰巳ヨシヒロ和其他一些嚴肅的漫畫家所創造的名詞「劇畫」有相似的概念,劇畫傾向嚴肅探討議題,是有社會責任的創作,因此也可以說是適合成年人看的圖像作品。
在台灣呢,這兩年有一個「紙上電影院」的企劃,用電影的比喻來讓台灣讀者理解比較難被歸類,卻在國外享譽的作品;當然,大辣文化一直都在出版著。還有圓神、蓋亞……
出版漫畫的出版社,不只是漫畫出租店所能看到的那些,還有很多很多,在通路的夾縫中,在書店的角落裡,在擺攤的市集中,難以被歸類。
講了這麼多引據,要表達的概念就是:關於漫畫,我們知道的太少。
接下來,我想介紹一些自己喜歡的作品,並且找出這些作品在我心中的定義,嚴肅的為他們歸類是不必,但有必要釐清漫畫是一個太攏統的稱法,太多的作品深度不輸文學,也有太多的作品畫面不輸繪本,圖像與文字,如何構成適合介紹給大人的讀物,把這些作品的定位重新考慮,便會發現逛獨立書店,就是在尋找這些很難在大書店看見的樂趣。

下一期主題,就這麼決定了!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