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文學出品的Taipei Walker


我以前非常喜歡歷史課,因為可以聽老師講很多故事,這也是我後來讀了台灣文學,並且一直著迷下去的起點。在台灣文學的閱讀分析裡,很重要的一塊是歷史文化脈絡的拼湊,對於過去的台灣發生的一切,我們需要依賴文學之眼,重新回望,或者更正種種黨國教育的謬誤,還原日治時期的台灣生活樣貌,那一段被刻意略而不談的歷史,二十一世紀初,我們還沒辦法理解過去的台灣。
而現在,一群台大台文所的師生,用淺顯易懂的生活考古學,以文學和歷史考據,談起了百年前的摩登台北,如果喜歡陳柔縉老師一系列的庶民生活考古觀察,應該也會很喜歡這一本以文學資料作為認識台灣歷史的新穎嘗試,特別是當時摩登台北文青生活,以社會學以及空間學的方式,重新拼貼文學,重探歷史。
突然,緬懷起過去念研究所時做的研究,當時的我們怎麼研究文學呢?我們很少著重在聲韻或修辭等文字賞析的方法,用的研究方法幾乎是社會學式的,討論後殖民、性別、認同、空間、敘事學……我寫過一些很有趣的小論文,也痛苦難產過,那一段沉浸在閱讀與研究的時光裡,淘選下的自己,將會留下什麼?
《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可以說是認識百年前台北樣貌的Taipei Walker,能夠引起讀者重拾閱讀的興趣,我們再來談延伸而進階的文史研究吧!

《百年不退流行的台北文青生活案內帖》(本事:2015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