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O DREAM. NO LIFE.

真正感受到貧窮,大概是此時此刻。
有時候我會擔憂的想,如果我真的開了一間書店,那會不會才是真正的貧窮地獄?因為一天賣不出一本書或一杯咖啡,還是要繳所有的開銷,然後頭髮越來越白,越來越胖,等到積蓄都燒光了以後,我的夢想會不會也跟著燒掉了?
明知不可為而為之,是為傻蛋,抑或壯士?
與其說類似「比金錢更重要的事」的漂亮話,還不如大聲喊出「我想同時擁有金錢和靈魂的生活」這種實際的話吧,誰不想安穩的生活?但偏偏靈魂是需要時間和金錢慢慢灌溉出來,最後可能長成如糞土,也可能如黃金的神奇寶貝啊!這種刺激的豪賭,只有身無長物的魯蛇肯用生命來做賭注了。
《東京貧窮宇宙》收集了跟我一樣因懷抱著什麼而「暫時」貧窮的人,他們「選擇」兼職性質的工作以換取更多時間養成自己的夢想,藝術家、攝影家、漫畫家、搞笑藝人(天阿還滿多)、導演……,說他們寧願委身在髒亂小套間,太過矯情,這是他們追夢路上必須要的犧牲,連這點都做不到,如何全神貫注的看著前方?但是這樣的情況能持續多久?這樣困苦的日子要撐多久才能晉升?經濟壓力真的不會成為壓垮你作夢的最大一坨屎嗎?
還沒抵達之前,所有人都不思考這麼假設性的問題,先瘋狂燃燒自己小宇宙,抵達夢想的彼岸再說吧!即使夢想長得跟想的不一樣,即使有太多意料之中的挫敗,但如果能夠有一個緊抓不放的理由,可以每天渾身熱血的戰鬥,至少讓每天活著,都是一個搖滾的節奏,那,有什麼理由好回到安全守備範圍呢?
你什麼時候才要為自己的人生揮拳迎擊啊?
這一群蟻居在東京討生活的文創工作者(對不起文人真的很容易窮)平均年紀三十不到,我唯一擔心的就是已經五十一歲獨身住在兩坪半老屋,一切從簡只為完成電影夢的導演,年輕人追夢很「理所當然」,但是追到五十歲已經非常人,我有辦法堅持到五十歲嗎?他是黃金聖鬥士了吧!?

台灣版《台北蝸居夢想家》大概也用這樣的邏輯採訪了三十位三十上下的年輕人窩居的故事,不得不說,東京的他們生活窮苦一百倍,雖然台灣人收入低,但是開銷也低,機會也多,反而能比較舒適的過著簡樸生活(如果你快練就無欲無求的境界,基本上就達幸福低標惹啦)
我自己低潮時,也偶爾會埋怨自己為什麼不唸商業管理經濟或法律,為什麼不出國留學,為什麼不努力進大公司死也不要出來,為什麼不……老實說有些事情是能選擇的。但,我選擇現在這樣,也不是沒有原因的。

如果我可以好好的在一份工作做到資深主管,然後和交往許久的男朋友結婚生子,然後再花費我後半生的時間拉拔他們長得又高又壯又優秀,光完成這三項任務就要耗費不少時間和心力了,我還有辦法清談所謂人生啊,夢想啊?老實說有些事情是不能選擇的。

目前我也沒辦法好好的說明關於夢想是什麼折磨人的小壞壞,只是想燃燒一下小宇宙而已吧。

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