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祕肌膚》導演Gregg Araki最新作品《暴風雪中的白鳥》。
重拾詩意般的鏡頭語言,一貫的復古風格與絕美音牆堆砌出關於情感流動的正反反正,性別與權力、女兒與母親之間的永恆命題……
雖然想好好討論一下Gregg Araki,但我看完的感想只有三個:Shailene Woodley很正、Cocteau Twins很好聽、很多單cut的確很美。
我應該要練習一句短評然後不要這麼膚淺的。
Gregg Araki有他偏執熱愛的題材:帶有權力暗示的同性戀情、思春期的青春騷動、迪斯可般的復古情懷、還有銷魂的獨立音樂襯底。Laura Kasischke 作品改編的《暴風雪中的白鳥》,還有Scott Heim作品改編的《神祕肌膚》,也符合這樣的幾個必要元素,改編成為了屬於Gregg Araki的青春電幻物語。
少女以為自己理解原生家庭崩毀的事實,以為自己看見的是真實,事實是,她更在乎的是她思春期中滿溢的性慾無處可去、沉悶無趣的小鎮生活、以及與男朋友的感情到底哪裡出問題。
雖然很多情節都已猜到,Gregg Araki不避諱地丟下線索讓觀眾解謎,但最後的真相讓我感到白爛般胡鬧,就像是一直引導你到小河邊喝水,結果你發現綠洲在另一頭時的錯愕,但引導你過去的那一段路,真的很美好啊,流暢通順不拖泥帶水,處處有驚喜,幹嘛要在最後一刻把沙堡推倒呢?還是很Gregg Araki。
關於故事,我就不說太多。我只是想說,在處理母女關係的幾則橋段安排都非常精準,情感容易發酵,而且殘酷得像荒謬劇場;而Art sense很好的他,有非常多顆漂亮的鏡頭(都可以當作攝影作品來欣賞了),只是電影不是靜態語言,有時候還是需要更強後座力的故事去支撐,除非他可以堅持一貫的選本和電影語言到老,成為他獨有的電影美學。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