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要輕輕地取出,捧在手心加溫,放在語言的小舟上。然後,豎耳靜聽小舟發出的水聲。他們遠自己離熟悉的地方,在冰冷的石頭小屋,在只有蠟燭火光的廢棄屋中,聽著自己聲音的迴音。就連綁匪,也無法妨礙他們」-小川洋子
小川洋子的文字有一種超越國境的魔力,她筆下的故事,彷彿發生在遙遠的世界裡,帶有一些歐洲迷幻的異域氣息,但也保留著日本細膩優雅的品味。而濃厚的歐洲風情,和她參訪過二戰時期波蘭奧許維茲集中營後有很大的關係,對於記憶、失去、死亡等主題,是她後期作品重要的元素。
她的故事總是非常有創意,讓我常常驚嘆她將既有元素(歷史、新聞、文學、生活)的排列組合蹦跳出意想不到的新意,而因為特殊,也是號稱自村上春樹後,最受世界矚目的日本文學作家。
小川洋子極少寫短篇,《人質朗讀會》是以長篇架構下獨自成篇的短篇小說,老實說這不是她最精彩的作品(有機會一定要看看優秀的《秘密結晶》和《沉默博物館》),但會是認識她最輕薄快速的作品,光是人質朗讀會這件事情,就能些微感受到她經營故事的巧思與幽默感:當隨時都可能赴死的人質而言,每一天都可能是生命的最後一天而言,這些人質想要分享與朗讀的生命故事,怎麼都是些無關緊要的,關於他人的事?沒有一個人自稱自己活得偉大,也沒有一個人自認活得精采,每一個人面對自己,則是娓娓道出更私密或乏味的個人經驗,因為那不說出來,就會像消失的方言一樣,無人傳問,但是關於身分、地位、社會階層……這些一板一眼的身家,反倒無所謂,一句帶過。
她對人道關懷的隱含,對個人生命的尊重,用這樣的表現,在死之前,人人平等。朗讀自己的生命,那無人取代的唯一經驗下,人人平靜而平等。
《人質朗讀會》(麥田:2014)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