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之月》在2014-2015非常風光的橫掃日本各大電影獎,成為年度話題電影,吉田大八X角田光代X宮澤理惠,真的讓《紙之月》超乎意外的精彩,可說我今年排行榜最好看的電影前五名。
吉田大八繼《聽說桐島退社了》後,在《紙之月》的敘事影像有更高明的調度,並且在影像色調和配樂選用更新潮的組合,即使講述的是九0年代泡沫經濟時代的,關於金錢盜領的經濟犯罪題材,用的卻是時髦而新穎的類廣告風格,反而讓置身其中的所有演員跳脫有別以往的表演,衝突的視覺,居然碰撞出日本電影美學的新感覺派,吉田大八已經成為日本重量級一線導演了。
沒有讀過角田光代的原著小說,但《紙之月》除去電影語言,單看故事結構,其實很簡單,就是一個生活單調乏味的銀行行員,因為桃色豔情而喚醒內心的人性原慾,墜入紙醉金迷的金錢誘惑裡。但是越簡單的事情,往往越難理解,不是嗎?
如果施比受更有福,我寧願先去地獄,再成為你的天使。
吉田大八纖細的透過幾個重要鏡頭,將宮澤理惠飾演的梅澤梨花一路以來的心理轉變,不疾不徐地層層鋪陳,而隨著細節的堆疊(從一萬元開始的裂痕,逐漸演變成一億元的黑洞),崩而未毀的戲劇張力更是精彩,因為沒想到,大家都獲得了自己的幸福啊,除了梅澤梨花。
在家不被丈夫重視,為了擺脫家庭主婦的桎梏而求職,那是她人生第一次脫離正軌,她並不是因熱愛工作而當職業婦女,如同她的對照組小林聰美飾演的隅賴子犀利的結論:你現在這樣就夠了吧!對正式職員來說,她的中年求職實在莫名其妙;而在一次巧遇中那兩段揪心的相遇(實則是整部電影最浪漫最傑作的兩段戲),她悸動的心牽引著她再一次脫離人生的正軌,她離開了月台,走向了另一個人生的月台。
原來那一夜的月亮,是可以擦拭得掉的啊,那是仿造的啊!那無法成為正牌的我,也能在仿冒的人生中獲得幸福啊!在工作與家庭中壓抑的我,終於可以試著仿冒自己的人生,在那個當下,我好像,自由了。
那一夜激情過後的啟示,也喚醒了梅澤梨花成為王牌仿冒專家的潛力,看看她精心打造的仿冒工作室啊!還有精心打印的傳單和收據……從她大膽地將本票放進胸口的那一刻開始,她所做的一切,就像急下坡一般停不下來了。
但是,她的確沒有想要停下來,她還反問著代表傳統價值和正義一方的固執老職員隅賴子:「要不要一起走?」她挑戰著隅賴子象徵的傳統道德價值觀,她甚至想改變隅賴子信仰至今的價值,一起走向她所信仰不悔的幸福的道路!
我只是去我該去的地方,如此而已。
結局是令人驚異的安排,吉田大八並沒有拍出符合觀眾期待的結局,所謂該去的地方-就地正法或是自我了斷,而是讓梅澤梨花頭也不回地奔跑在豔豔陽光下,貫徹她孤絕而堅定的關於幸福之信仰。這顆鏡頭很長,很美,而且故事並沒有結束。(這一刻我不自覺地想起了張作驥《美麗時光》最後在水裡的嬉戲,一樣的燦爛感傷)
宮澤理惠演得非常精闢,細膩表現出壓抑而慾望隨時要迸裂的41歲婦女,加上小林聰美的死硬派執拗和大島優子的暗黑心法襯托,宮澤理惠也不過就是換取自己稍縱即逝的幸福而已,想要的儘管很少,卻已經成為大家口中的femme fatale。
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