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實是很無意間的知道南崁1567小書店,我對老闆娘夏琳的「書面印象」就是擁有豐富活動企劃經驗的資深策展人,因緣際會而承襲過去家裡二代開書店的記憶,而開了這一間傳奇性的書店。
怎麼說傳奇呢,這間書店非常「不專心」賣書:辦講座、發藝文報、辦人才培訓、主辦市集、甚至開業第三年,還自編自版了一本《不專心賣書的小書店和它的常客們》,而每一件事情都做得風風光光,據說第一版首刷已賣光。
《不專心賣書的小書店和它的常客們》讓我窺見「社區書店」如此成功的秘辛,就是和鄰居們成為真正的朋友。說來簡單,但店主人本身必須要有特殊的氣質,才有辦法吸引到這麼廣大的讀者群相挺,相信店主人的品味、認同店主人想做的計畫、繼而以行動支持書店的各種動員(聽講座、辦市集、畫地圖、辦活動…),這真的不只是行銷策略的成功,而是人格特質的展現,很積極地和桃園地區的獨立書店、出版社、名人串連,時常聯名舉辦講座活動,這不是每一個店主人都有這種氣魄和氣度,包括個性,我這麼認為啦!
這本書裡介紹了約三十個書店常客與店主人的互動,文筆輕鬆,插畫風格清麗,雖是自費出版,但不論排版或封面設計都滿專業的,不會落漆的讓你是因同情而購買,而因為這本書裡收藏著書店與附近常客的關係,也讓這本書的擴散效益明顯的增加,呼朋引伴購買聯名作品之感;此外,又因為是獨立出版,只在獨立書店舉辦新書講座和寄賣,當時並未放進大通路中,這樣的精神也讓這本書增添許多獨立的味道,但又平易近人的不只是宣揚某種精神理念般的清高。
親切,是這家店的招牌。
上次去小書店參加其中一場講座,只見客人絡繹不絕的和老闆娘閒聊,還不吝掏錢買這買那,還有上次託付的訂書,再給我一杯拿鐵……其實很有雜貨店的人情味,可惜沒有機會在裏頭和老闆娘多聊一些,人潮洶湧,反而更鼓舞我做一件對的事,遠比為別人做事還來得踏實。
對了,那扇十萬元打造的大門,真的有點太假會,如果老闆娘開第二家書店,這筆錢絕對要省下來,而我以後也不要裝這種門,切記。
留言
張貼留言